烏海市人民政府
關于促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發展的實施意見
烏海政發〔2022〕18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推動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關鍵引擎。烏海市當前正處于一個極其艱難又極為重要的轉型期,產業結構倚能倚重,新舊動能接續不暢,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不高,產業轉型任務緊迫。為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烏海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聚焦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依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意見》(內政發〔2022〕6號),結合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服從服務于自治區“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的戰略定位,有效推進我市新型化工、新材料、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促進工業結構整體優化,扎實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到2025年,要實現以下目標:
——高端化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全力打造風光氫儲用一體的新能源、以可降解塑料為主要方向的新材料基地。300萬噸可降解塑料產業集群、100萬噸有機硅產業集群基本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等非煤產業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達80%。大力推進焦化企業整合重組,實現單體規模達到300萬噸以上,產業集中集聚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全國重要的煤焦化工、氯堿化工基地效應更加凸顯,年產值分別達到400億元、200億元。
——產業智能化升級、數字化賦能取得新進展。規上工業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不低于自治區目標值。累計建成5G基站2300座,以5G、IPv6、工業無線通信等技術改造工業企業內網,夯實設備互聯基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兩化融合診斷全覆蓋,建設智能工廠2個,數字化車間5個,4個工業產業園全部建成智慧園區。
——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實施節能降碳改造,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綠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對全市年等價值能耗萬噸標準煤以上重點用能企業開展節能技術改造,實現節能技術改造節能量不低于100萬噸標準煤。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3.29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比2020年下降18%;完成節水技術改造14家,節約用水256.7萬噸;創建國家(自治區)節水型企業達到11家。
二、促進產業高端化發展
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力以赴把結構調過來、功能轉過來、質量提上來”要求,高標準培育新型化工、新材料、現代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攀升,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一)培育新材料產業集群。圍繞發展煤炭/電石→1,4-丁二醇(BDO)→可降解塑料(PBAT/PBS)深加工產業鏈條,力爭到2025年,生物可降解塑料產能達到316萬噸,實現產值1000億元以上,形成行業知名企業和品牌產品3-5個,把烏海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基地。積極發展先進鋼鐵材料、先進硅材料、先進碳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重點發展高性能板材、高性能管材、先進軌道交通材料、H型鋼、高端鑄造件等高端產品;依托光伏材料、有機硅材料產業優勢,鼓勵多晶硅、單晶硅以及有機硅企業延伸產業鏈條,發展下游電池組件、高性能有機硅系列產品;積極布局碳纖維、復合碳材料等先進碳材料產業,堅持“多元化、高端化、循環化”,發展高性能樹脂、高端功能性膜等材料,推動化工中間產品延伸耦合。(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科學技術局、市能源局)
(二)培育新型化工產業集群。重點發展煤焦化工、氯堿化工和精細化工產業。煤焦化工方面,嚴格控制新增焦炭產能,鼓勵焦化上下游企業整合重組、改造升級,按照“上大壓小”原則,通過產能置換,2023年底前,全面淘汰炭化室高度小于5.5米搗固焦爐,新建搗固焦爐炭化室高度不低于6.25米,新建頂裝焦爐炭化室高度不低于7米,加快發展焦化深加工項目,構建煤焦化全產業鏈。氯堿化工方面,2022年底前,全面淘汰30000千伏安以下電石礦熱爐,對符合政策要求的先進工藝改造提升項目實行等量置換。以高端化、低汞化、多元化為方向,改造提升存量產能,加強煤焦化工、氯堿化工橫向耦合和縱向聯通,推進氯氣綜合利用,提升延伸加工水平。精細化工方面,充分發揮化工大宗原料生產集中優勢,依托現有化工產業基礎,加快發展高附加值的農藥中間體、醫藥中間體、染料中間體、氟硅材料等精細化學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壯大精細化工產業規模,提升產業競爭能力。(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科學技術局、市能源局、烏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三)培育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重點發展風力發電裝備和光伏發電裝備、氫能裝備、儲能裝備、新能源汽車產業。風力發電裝備制造方面,利用全球首套氫基熔融還原生產高純生鐵工藝,吸引高純生鐵應用、風機制造、光伏等相關配套產業集聚,形成以氫冶金為核心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研發集群。光伏發電裝備制造方面,依托烏海市京運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烏海東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產業鏈項目,鼓勵多晶硅、單晶硅企業延伸產業鏈條,發展下游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積極引進光伏玻璃、逆變器等項目。氫能及氫儲能裝備方面。重點發展電解水制氫裝備、工業副產氫提純裝備、氫能儲運裝備、氫燃料發動機等裝備制造業,實現氫能裝備制造新突破。依托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鋰離子負極材料項目,重點發展儲能電池、儲能控制系統制造。新能源汽車方面。積極引導陜汽烏海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烏海海易通銀隆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發展新能源重卡、新能源礦用車、新能源裝載機等新能源裝備。引進城市物流車、環衛車、渣土車等新能源專用車以及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配套企業。(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科學技術局、市能源局)
三、促進產業智能化發展
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求,加快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大力推動5G技術、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智慧園區、工業互聯網、智能工廠、智慧礦山等方面應用,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
(一)強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基站建設,到2025年建成5G基站2300個以上,實現我市一區四園、大型工礦企業5G信號有效覆蓋。實施工業互聯網IPv6升級改造,到2025年IPv6活躍用戶全面提升,工業領域網絡、應用、終端支持IPv6。優化布局Wi—Fi6設施,實現重點公共場所網絡免費Wi—Fi全面覆蓋。(責任單位:烏海通建辦、中國移動烏海分公司、中國電信烏海分公司、中國聯通烏海分公司、中國鐵塔烏海分公司)
(二)加快平臺技術應用。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二級解析節點,加快能源、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等行業工業互聯網標識二級解析節點的建設。加快推進5G基站建設和全光纖網絡部署,加大對5G、F5G(第五代固定網絡技術)全光網建設的支持力度。推動高耗能設備、通用動力設備、新能源設備、智能化設備上云上平臺,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和維修成本。重點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建設具有烏海本地特色的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科學技術局、市能源局、市大數據中心)
(三)建設智能工廠。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慧應用為支撐,全面整合園區內外資源,重點打造“一平臺、兩中心、六系統”。2025年達到智慧園區全覆蓋,實現園區內企業生產、環保、安全、能耗、物流等關鍵數據敏捷采集、傳輸、存儲、分析和智能響應,水電氣消耗、污水處理排放、大氣污染物排放、危險物處置等實時自動監測,管道、閘門、壓力容器等安全敏感區域智能預警,園區內基礎設施網絡化、開發管理信息化、功能服務精細化、產業發展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烏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四)建設智慧礦山。重點支持在大型露天煤礦和井工煤礦打造不同條件、場景、模式下的“5G+無人駕駛”、“5G+智能化”采掘示范項目,爭取打造“5G+智慧礦山”示范基地。實現對分布在重點露天煤礦的礦車無人駕駛,井工煤礦全部實現采掘面“智能化”采掘。(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能源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國移動烏海分公司、中國電信烏海分公司、中國聯通烏海分公司、中國鐵塔烏海分公司)
四、促進產業綠色化發展
認真落實國家、自治區決策部署。落實能耗“雙控”、“碳達峰、碳中和”、最嚴格水資源保護利用要求,對標單位產品能耗限額先進值、標桿水平或行業先進水平,深挖節能節水潛力,有效提升用能用水效率,推動我市深度節能節水控水行動,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型社會。
(一)嚴格控制“兩高”行業規模。嚴格控制“兩高”行業新增產能,除合規在建項目和已完成產能置換項目外,原則上不再審批鋼鐵、鐵合金、水泥、焦炭、電石、PVC、普通平板玻璃等“兩高”行業新增產能項目。嚴格“兩高”項目準入,新建“兩高”項目工藝技術裝備必須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能效水平必須達到國家標桿水平,工業用水對標國家先進水平。(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二)加快實施節能節水技術改造。通過實施節能降碳改造,鋼鐵、鐵合金、有色、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單位產品能耗達到國家先進水平,工業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廣泛應用,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綠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38家重點行業企業完成節能技術改造,節約78.4萬噸標準煤。到2025年,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深度節水控水取得顯著成效。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3.29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比2020年下降18%;完成節水技術改造14家,節約用水256.7萬噸;創建國家(自治區)節水型企業達到11家。(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水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五、完善保障措施
(一)健全規劃推進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由市政府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分工合理、權責明確、協調有力的推進協調機制。各部門、各相關單位要認真落實本意見主要任務,市政府督查室要強化督查督辦,確保各項目標任務按時間節點高質量完成。(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各相關單位)
(二)強化政策支持。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積極爭取自治區重點產業(園區)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加強產融合作,定期征集項目融資需求,收集金融產品,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發揮金融支持實體作用。落實自治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規范涉企收費和行政執法行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三)加強要素保障。以市場化方式推動用地、環境容量、排污總量、能耗指標、電力、水等要素指標向先進制造業和重大項目傾斜,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完善經濟運行監測預警預測體系和糾偏機制,加強煤電油氣運綜合協調保障。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推進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化管理,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及時排查化解安全隱患,堅決防止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水務局、市能源局、市應急管理局)
(四)優化營商環境。認真落實自治區營商環境大會要求,深化“放管服”和“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以最大的誠意、最實的舉措、最優的環境支持企業發展。暢通企業訴求反映渠道,分級分類推動解決項目開工手續不完善、政策落實不到位、承諾兌現不到位、融資難融資貴、用工難等方面問題,營造企業發展良好環境。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真正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以實際行動服務企業發展。(責任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附件:1. 新型化工及新材料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2.現代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3. 烏海市促進制造業智能化發展實施方案
4. 烏海市工業企業節能節水技術改造實施方案
2022年7月22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1
新型化工及新材料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為落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意見》(內政發〔2022〕6號)精神,大力發展新型化工及新材料產業,結合烏海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創新引領、綠色安全、耦合集聚的原則,以我市現有化學、冶金、有機硅產業為基礎,以化工園區為載體,以科技創新為依托,嚴控上游產能,加快發展下游延伸加工產業,做好下游“延鏈、補鏈、強鏈”文章,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著力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培育特色化工產業集群,加速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動產業由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
二、主要任務
(一)新型化工產業
1.煤焦化工。強力推進煤焦化工產業提檔升級,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則,加快焦化產業和“散弱小”企業整合重組,在保持“十三五”建成1763萬噸焦化產能不變的基礎上,鼓勵焦化上下游企業整合重組、改造升級,推動全市5.5米、4.3米焦化企業通過產能置換將全市14家焦化企業整合為5個重組主體,單體規模達到300萬噸及以上,焦爐炭化室高度達到6.25米及以上,同步配套下游化產鏈條、余熱余氣回收利用項目,促進兩化融合,以化產水平的進步推動焦化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打造國家煤焦化工基地。(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應急管理局、能源局、公安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科學技術局、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國家稅務總局烏海市稅務局、中國銀保監會烏海監管分局、烏海供電公司、烏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專欄1 煤焦化工產業發展任務 |
整合提升煤焦化工。通過淘汰4.3米焦爐,對5.5米以上焦爐企業實行聯合重組,并配套新材料、精細化工等下游產業鏈,深入推動煤焦傳統產業集聚、集約、規?;l展。加快推進內蒙古廣聚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500萬噸/年煤焦化、國家能源集團煤焦化公司360萬噸/年焦化、內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300萬噸/年焦化整合升級配套、內蒙古駿平焦化有限責任公司300萬噸/年焦化、烏海市榕鑫能源集團公司300萬噸/年搗固焦建設項目。 延伸焦化產業鏈條。鼓勵焦化企業結合實際選擇適合的技術路徑,拓展延伸產業鏈條,大力發展焦化產品精深加工。支持同一園區內企業資源共享、分工協作、各有側重、特色發展,做大做精一個或幾個產品鏈,提升專業化精細化水平,構建烏海特色焦化產業鏈。 加強焦化副產品綜合利用。建設焦爐煤氣制液化天然氣、甲醇項目,富余焦爐氣資源通過提取高純氫氣可用于發展氫能源產業,對接氫能產業相關項目。構建苯系精細化工產業鏈,提高焦化苯回收利用水平,采用先進苯加氫精制技術,開發純苯、甲苯、二甲苯等產品,并以此為原料發展苯胺、己內酰胺、順酐等下游產品,推動產業向苯系合成產品及新材料方向發展,提升煤焦化產業層次。建設煤焦油深加工項目,圍繞煤焦油—酚油—粗酚,瀝青—特種瀝青、針狀焦—碳纖維、超高功率石墨電極,洗油—炭黑油、動力油,粗苯—苯—苯胺、尼龍等產業鏈條,開發煤焦油瀝青生產碳素石墨材料和碳素纖維等產品的技術,推動煤焦油加工向精深方向發展。 |
2.氯堿化工。以烏達產業園、海南產業園為重點,以高端化、低汞化、多元化為方向,立足存量優化,2022年底前全面淘汰30000千伏安以下電石礦熱爐,對符合政策要求的先進工藝改造提升項目實行減量置換,改造提升存量產能,加強煤化工、氯堿化工橫向耦合和縱向聯通,推進氯氣綜合利用,提升延伸加工水平,打造國家高端氯堿化工基地。(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應急管理局、科學技術局、烏海供電公司)
專欄2 氯堿化工產業發展任務 |
加強先進適用技術應用。推廣氯氣透平壓縮機、中高壓氯氣液化等先進工藝與裝備,提升氯堿生產效率,提供充足氯氣資源。推廣應用電石爐氣化工利用、電石渣制活性氧化鈣循環利用、顯熱余熱利用、電石自動化出爐等節能減排先進技術改造提升,促進氯堿化工生產工藝低能耗、低汞高效應用和無汞化改造,形成以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的綠色電石及氯堿化工循環經濟體系。著力打造國家高端氯堿化工基地。 推動產業耦合發展。鼓勵企業采用先進技術與有機原料、精細化工和氟硅化工等產業耦合發展,拓展延伸產業鏈,發展氯化高聚物、聚乙烯醇下游、1,4—丁二醇下游等高附加值系列精細化產品以及染料、農藥和醫藥中間體等含氯精細產品,推動產業結構由基礎原料向新材料和精細化工方向轉型升級。 加快氯堿化工產業鏈延伸。積極推動聚氯乙烯多聯產項目建設,促進氯堿化工生產工藝低能耗、低汞(無汞)化改造。開發PVC糊樹脂和專用特種樹脂,提高高端PVC品種比重。促進PVC深加工,發展PVC型材、管材、裝飾材料等PVC建材產品。 |
3.精細化工。充分發揮化工大宗原料生產集中優勢,依托現有化工產業基礎,加快發展高附加值的農藥中間體、醫藥中間體、染料中間體、氟硅材料等精細化學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壯大精細化工產業規模,提升產業競爭能力。(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應急管理局、科學技術局、烏海供電公司)
專欄3 精細化工產業發展任務 |
立足我市及周邊地區鹽、堿、硝資源優勢,與氯堿產業耦合,大力研發“耗堿、耗氯、耗氫”下游高附加值精細化工產品。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的醫藥、農藥、染料中間體等精細化學品。重點推進烏海綠邦環??萍?、烏海生態環境投資公司農藥中間體及原藥1.5噸/年、焦化硫廢液集中資源化利用13噸/年項目,內蒙古長盛源化工有限公司6000噸農藥中間體原料項目,內蒙古亞東精細化工集團、華潤環投有限公司25萬噸硫鐵礦制酸精細化工項目,河北美邦工程科技有限公司10萬噸/年四氫呋喃裝置、5000噸/年離子液催化劑裝置項目,內蒙古永太化學有限公司高端農藥醫藥中間體項目建設。 |
(二)新材料產業
“十四五”期間我市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壯大新材料產業基地,打造完整高效的可降解塑料產業體系,聚焦先進化工材料、先進鋼鐵材料、先進硅材料、先進碳材料、先進建材材料等細分領域,著力培育一批擁有核心知識產權、市場競爭力強的企業主體,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促進全市新材料產業加快發展。(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應急管理局、科學技術局、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中國銀保監會烏海監管分局、烏海供電公司)
1.先進化工材料。圍繞發展煤炭/電石→1,4-丁二醇(BDO)→可降解塑料(PBAT/PBS)的深加工產業鏈條,堅持集群、集約、集聚的發展原則,按照“策劃一批、引進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的思路,強化對可降解塑料產業鏈重點項目引進、投產、運營的調度和服務,力爭到2025年,生物可降解塑料產能達到316萬噸左右,占全國總產能的35%以上,力爭實現產值1000億元以上,形成3—5個行業知名企業和品牌產品,把烏海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基地。
2.先進鋼鐵材料。重點發展高性能板材、高性能管材、先進軌道交通材料等高端產品。著力發展H型鋼、高端鑄造件。
3.先進硅材料。依托光伏材料、有機硅材料產業優勢,鼓勵多晶硅、單晶硅以及有機硅企業延伸產業鏈條,發展下游電池組件、高性能有機硅系列產品。
4.先進碳材料。依托我市優質煤炭資源優勢,積極布局碳纖維、復合碳材料等先進碳材料產業。重點發展針狀焦、浸漬瀝青、超高功率電極、特種碳素材料、煤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人造石墨)、高性能瀝青基碳纖維、高性能瀝青基球形活性炭等高附加值新材料產品,延伸煤焦油深加工產業鏈條,提高下游產品檔次。
5.先進建材材料。整合我市有效資源,消除發展瓶頸,增加產品種類,進一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堅持“綠色化、多元化、高端化”,以烏海中玻特種玻璃有限責任公司為依托,發展高端光伏玻璃。
專欄4 新材料產業發展任務 |
先進化工材料。以低碳產業園、烏達產業園為重點,聚力推動內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年產2×60萬噸BDO及年產2×100萬噸PBAT/PBS/PBT/PTMEG綠色環保循環產業一期項目、內蒙古三維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90萬噸BDO及可降解塑料一體化項目、內蒙古華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PTMEG、PBAT新型材料產業一體化項目、內蒙古東景生物環??萍加邢薰灸戤a20萬噸/年PBS生物可降解聚酯項目、廣景30萬噸/年可降解塑料一體化項目建成投產,在此基礎上進行產業鏈布局,促進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攀升,完善產業鏈發展配套,提高產業鏈整體協同發展和抗風險能力,形成初具規模的產業集群。 先進鋼鐵材料。以海勃灣產業園為重點,重點推動烏海市包鋼萬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H型鋼、內蒙古賽思普科技有限公司高端鑄件發展。 先進硅材料。1.硅化工產業。以烏達產業園為重點,以有機硅單體為原料生產硅油、硅橡膠、硅樹脂、硅烷偶聯劑、高品質含硅精細化學品,實現煤化工、氯堿化工、硅化工互相融合的新產業格局,打造硅化工基地。推進內蒙古興發科技有限公司40萬噸有機硅單體及下游產品項目,內蒙古恒業成有機硅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有機硅單體及配套工程項目,湖北興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有機硅高性能硅橡膠及硅油項目,協鑫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東源科技有限公司顆粒硅及配套下游產業一體化項目建設。2.光伏材料。重點推進烏海東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多晶硅,配套10GW單晶硅、10GW切片、10GW電池、組件10GW新材光伏產業鏈項目。內蒙古國軒零碳科技有限公司1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山東聯創集團、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江西黑貓炭黑鋰電池新材料低碳產業一體化項目。 先進碳材料。重點推進寶化萬辰煤化工有限公司特種瀝青、碳纖維項目,寶武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極材料、鋰電池負極材料、通用級瀝青基碳纖維等產業鏈一體化項目,信諾立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型炭材料項目建設。 先進建材材料。重點推進烏海中玻特種玻璃有限責任公司2×1200t/d光伏玻璃生產線、配套10條深加工線項目建設。 |
三、支持政策
(一)推廣應用政策。對認定為自治區新材料首批次的產品,通過保險補償等政策支持產品推廣應用。
(二)電價支持政策。按照自治區發布的重點支持產業目錄,對目錄內的新材料生產企業,其產品達到先進材料相關標準要求的按照自治區相關政策給予電價支持。
(三)獎勵支持政策。對首次認定為自治區“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優先申報,爭取自治區獎勵扶持。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項目保障支撐。加強政策宣傳指導,完善協調服務機制,各產業園區給予“一站式”全程服務。各區、各部門優化備案、環評、土地、安評、能評等手續審批流程和時限,以市場化方式推動用地、環境容量、排污總量、能耗指標、電力、水等要素指標向先進制造業和重大項目傾斜。
(二)強化項目建設服務。實施項目專班專人負責,確保新材料重點項目各環節全過程有人盯、有人管、有人辦。嚴格落實領導干部包聯重點項目責任制,深入推進包聯幫扶常態化、服務保障精細化、督促指導經?;?,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個專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推動項目建設早開工、在建項目早投產、投產項目早見效。
(三)強化統計調度監測。形成月統計調度制度,組織開展統計監測和分析,研究解決新材料重點項目建設中的難點堵點問題,推動項目落地。
附件2
現代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為落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意見》(內政發〔2022〕6號)精神,加快推動我市產業轉型升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烏海市新能源、新材料兩大產業基地加大建設力度契機,培育和發展現代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培育鏈主企業,積極引進龍頭及配套企業,加快建立較為完備的現代裝備制造業產業鏈,做到大中小企業優勢互補;鼓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設立新型研發機構、創新聯合體,推動現代裝備制造科技創新和成果產業化,努力走出一條符合戰略定位、體現烏海特色的現代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二)主要目標
——規劃“十四五”期間,形成年產:風電塔筒6萬噸、15萬噸風機輪轂鑄件組件;研發生產氫燃料電池發動機2000臺,新能源裝載機1000臺、礦用寬體車1000臺,新能源重卡5000輛;10GW拉晶切片、10GW電池組件,集中式逆變升壓一體機320臺套,組串式光伏逆變器4450臺;(鈦酸鋰/磷酸鐵鋰)Pack電池10000組;年產39萬噸(780萬重量箱)光伏玻璃;30萬噸焙燒半石墨化箱板。
——推動企業自主創新,引導企業建設自治區級現代裝備制造(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技術研發中心(1—2戶)、技術中心(1—2戶)等創新平臺,鼓勵企業持續增加研發投入,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達到3%以上。
——培育氫能、儲能裝備制造兩個新增長極,培育鏈主企業(1—2戶)、龍頭企業(1—2戶)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戶)。
二、發展方向
(一)風力發電裝備。以賽思普高純生鐵原材料優勢為依托,引進風機輪轂鑄造、風機制造龍頭企業,培育相關配套企業,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重點支持內蒙古虹源風能科技有限公司烏海分公司早日達產擴能,積極推動山東水發、江蘇天奇風機裝備制造龍頭企業15萬噸風機輪轂鑄造項目落地。
專欄1 風力發電裝備 |
塔筒:發展超高塔筒,新增產能6萬噸。 輪轂:形成年產風機輪轂鑄件組件15萬噸產業規模。 |
(二)光伏發電裝備。依托烏海市京運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烏海東晶新材料光伏產業鏈項目,鼓勵多晶硅、單晶硅企業延伸產業鏈條,發展下游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積極引進光伏玻璃、逆變器等項目,延長光伏制造產業鏈,填補光伏裝備及配套產業空白。
專欄2 光伏發電裝備 |
電池組件:重點發展高效能光伏電池組件電池片,重點發展高效率電池片,單晶P型電池效率22.8%以上,HJT電池效率24.5%以上,TOPCon電池效率24.5%以上。重點推進年產能 10GW電池組件的烏海東晶光伏產業鏈項目落地。 光伏玻璃:烏海中玻新能源材料光伏玻璃項目年產39萬噸(780萬重量箱)光伏玻璃。 逆變器:重點發展高效光伏發電并網逆變器,引進兆瓦級逆變系統項目。推動株洲中車時代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集中式逆變升壓一體機320臺套、組串式光伏逆變器4450臺項目。 |
(三)氫能裝備。依托烏海市工業副產氫優勢豐富的能源資源和氫能應用場景,強化氫能裝備技術創新,重點發展電解水制氫、工業副產氫提純、氫能儲運、氫燃料發動機等裝備制造業,實現氫能裝備制造新突破。
專欄3 氫能裝備 |
制氫裝備:重點發展高效率、低成本、長壽命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裝備和工業副產氫提純裝備。推進堿性電解水制氫設備研發和產業優化發展。 氫儲運裝備:以大容量、低能耗氫儲運設備制造為主導方向,發展密度高于60千克/立方米的低溫液氫儲運裝備、密度高于25千克/立方米高壓氣態氫儲運裝備、密度高于50千克/立方米儲氫容器裝備制造業。 氫能應用裝備:氫燃料發動機2000臺。 |
(四)儲能裝備。依托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鋰電池新材料生產基地項目鋰離子負極材料等產業基礎,培育發展配套產業,重點發展儲能電池、儲能控制系統制造。
專欄4 儲能裝備 |
控制系統:pack級儲能控制系統。烏海海易通銀隆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年組裝pack電池10000組。 |
(五)新能源汽車。以市場為導向,大力支持陜汽烏海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烏海海易通銀隆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的新能源裝備企業發展,結合我市廠礦企業應用場景,重點發展新能源重卡、新能源礦用車、新能源裝載機等新能源裝備,提高整車產能利用率。引進城市物流車、環衛車、渣土車等新能源專用車以及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配套企業。
專欄5 新能源汽車及礦用車 |
重型牽引車:重點發展N2類和N3類純電動貨車。新能源重卡5000輛產能。 專用車:重點發展新能源城市物流車、環衛車、渣土車、大巴車以及自卸車。 新能源礦用車:發展載重90噸、續航里程150公里以上的新能源礦卡。產能1000輛。 |
三、主要任務
(一)推動氫能裝備研發制造項目產業基地化布局。
1.推動氫能裝備制造項目發展。立足我市工業副產氫資源優勢,積極引進工業副產氫提純、電解水制氫、高壓氣態儲氫、氫燃料電池等裝備制造企業,加快建立圍繞制氫、儲氫、用氫、加注、氫燃料電池汽車等氫能源全產業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鏈。(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區域經濟合作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能源局)
2.氫能裝備關鍵技術研發。儲運領域,重點突破50MPA及以上運輸用高壓氣態儲氫瓶和稀土儲氫合金產業化制造。加注領域,重點支持內蒙古東源科技有限公司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計劃70MPa加氫站用加壓加注、高性能壓縮機等關鍵設備。燃料電池領域,以烏海海易通銀隆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為抓手重點突破膜電極、雙極板、空壓機、氫氣循環泵、儲氫瓶用閥門管路、摻氫內燃機等關鍵零部件。(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科學技術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能源局)
(二)推動產業鏈條式延伸
實施優質企業培育工程,培育鏈主企業、龍頭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目前烏海海易通銀隆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已建成投產,陜汽烏海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產品生產方向正在轉型,國軒高科4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零碳生產基地項目已開工建設,烏海市京運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GW高效太陽能級單晶硅棒材料項目正在落地,力爭形成以新能源裝備為牽引,向上延伸發展單晶(多晶)硅光伏組件、風電組件、儲能電池及配套零件等現代裝備制造業,向下延伸發展電池負極材料、正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產業。(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區域經濟合作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學技術局、市能源局、烏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三)推動產業創新能力提升。引導企業加大自主研發投入,打造建設烏海工業副產氫研發中心等創新平臺。依托烏海市科技創新中心,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合作籌備成立烏海市合創綠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圍繞氫能等領域,聯合企業、高校和科研單位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市場化應用及創新人才技術團隊培養,為氫能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科技支撐。(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科學技術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能源局)
(四)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大力推進數字化改造,在關鍵工序開展機器換人;加大數控設備、傳感設備以及MES(制造執行管理系統)在生產過程的集成應用,加快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學技術局)
四、支持政策
(一)加強要素保障。優先支持新能源開發與裝備制造一體化建設,鼓勵產業鏈鏈主企業單獨開展大型新能源“源網荷儲”協同互助示范項目建設,鼓勵風光制氫一體化發展。完善氫能產業相關政策,優化并出臺《烏海市加氫站管理辦法》《烏海市氫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財政補貼資金管理實施細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在我市境內運行的新能源重卡享有優先路權。對在我市注冊登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氫能裝備制造企業,生產用電價格參照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價,如國家電價政策調整,按照國家最新電價政策執行。(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學技術局、市能源局、市區域經濟合作局、市交通運輸局)
(二)加強財稅支持。對現代裝備制造項目特別是延鏈補鏈、填補產業空白的關鍵零部件配套項目,積極爭取融資支持;對符合西部大開發和高新技術企業條件的,享受相應稅收減免政策;對認定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給予分類獎勵;充分利用已有政府投資基金,為全市氫能產業示范應用和產業化推廣提供資金支撐,支持氫能企業創新發展。(責任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學技術局、市能源局、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三)加強創新支持。對我市建設研發中心、技術中心以及新創建國家級、自治區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對認定為自治區技術裝備首臺(套)、關鍵零部件首批(次)產品的,對主導或參與制定新能源裝備行業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現代裝備制造企業,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給予獎勵和補助。落實人才引進各項優惠政策,做好企業工匠人才培育項目。(責任單位:市科學技術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總工會)
(四)優化營商環境。開展精準招商,不斷培育壯大現代裝備產業鏈。推行區域評估,各級政府應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本地區開展區域評估工作,對已經完成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價、地震安全性評價、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壓覆重要礦產資源評估、文物保護評估、水資源論證、水土保持方案論證和氣候可行性論證等綜合評估的工業園區,各級職能部門要互認評估結果,新入駐項目原則上不再進行單獨評估,職能部門通過事中事后監管落實有關政策要求。(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區域經濟合作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應急管理局、烏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五、組織實施
(一)成立工作專班。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完善具體政策舉措,研究細化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和企業生產經營的困難和問題,做好產業發展過程管控。實施重大政策決策協商協調機制,提高政策制定的系統性與協同性。
(二)明確任務分工。建立跟蹤調度機制、日常調度機制。重大項目按月調度,重點工作按季小結,有關情況及時報市政府。
附件3
烏海市促進制造業智能化發展實施方案
為落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意見》(內政發〔2022〕6號)精神,推動產業智能化升級、數字化賦能,結合烏海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工業數字化”為牽引,以數字技術應用為重點,以加快工業數字化轉型為目標,提升網絡基礎支撐,推動工業企業網絡改造,加大兩化融合診斷服務力度,推廣制造業企業上云上平臺,建設智慧工業園區和智慧礦山,實施工業數字化改造,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到2025年累計建成5G基站2300座,以5G、IPv6、工業無線通信等技術改造工業企業內網,進一步夯實設備互聯基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兩化融合診斷全覆蓋,建設智能工廠2個,數字化車間5個,4個工業產業園全部建成智慧園區。工業數字化總體水平達到自治區西部地區領先水平,推動工業數字化激發的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
二、主要任務
(一)提升網絡基礎支撐
1.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優化升級,全面推動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網絡供給能力,加快5G基站建設,到2025年建成5G基站2300個以上,實現我市一區四園、大型工礦企業5G信號有效覆蓋,建設面向智慧礦山、智能診斷等新技術新裝備的專用場景。(責任單位:烏海通建辦、中國移動烏海分公司、中國電信烏海分公司、中國聯通烏海分公司、中國鐵塔烏海分公司)
2. 工業企業網絡改造。推進典型行業、重點企業拓展工業互聯網IPv6改造應用,支持工業企業開展網絡改造,探索IPv6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創新應用。實施工業互聯網IPv6升級改造,到2025年IPv6活躍用戶全面提升,工業領域網絡、應用、終端支持IPv6。優化布局Wi—Fi6設施,實現重點公共場所網絡免費Wi—Fi全面覆蓋。支持基礎電信企業推進網絡技術研究和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傳統網絡及鏈路提速升級。鼓勵重點工業企業對內部網絡的以太網化、無線化改造,推動工業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標識解析節點、安全設施等接入高質量外網。(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委網信辦,市大數據中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烏海通建辦、中國移動烏海分公司、中國電信烏海分公司、中國聯通烏海分公司)
專欄1 工業企業網絡改造工程 |
企業網絡改造項目。支持工業企業綜合運用5G、時間敏感網絡(TSN)、邊緣計算等技術,提升企業各環節網絡化水平,工業領域重點行業規上企業實現網絡升級;促進工業企業在電子商務領域從商品交易、資金流通、供應鏈體系建設逐步過渡到產業鏈體系和產業集群的新發展模式。推動產業園內企業4G無線調度指揮解決方案和煤化工企業應急調度指揮集成解決方案的建成,達到智能礦山網絡的建設標準,為實現井下無人化,井上數字化奠定網絡基礎。 工業互聯網平臺5G專網覆蓋試點實現智慧園區內重點區域5G網絡和專線覆蓋,加強在智能制造、應急指揮、交通物流等重點領域的應用場景建設。 推進烏海市華資煤焦有限公司、烏海市泰和煤焦化集團有限公司等煤礦的智能化建設,建設一網一云一平臺的信息化基礎底座,把數字技術帶入每一座礦山,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礦山。 |
(二)加快平臺技術應用
3. 加大兩化融合診斷服務力度。利用國家和自治區兩化融合評估診斷平臺,評估衡量規上工業企業兩化融合程度和水平,找出問題和需求,找準摸清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短板。通過專家深入工位、產線、車間一線的“入駐式”服務,推動智能制造技術資源與企業深度對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到2025年實現我市規上工業企業兩化融合評估診斷全覆蓋。(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能源局)
專欄2 推進兩化融合評估診斷 |
2022年,各區規上工業企業參與兩化融合評估診斷率不低于60%,2025年,達到100%,實現我市所有規上工業企業的兩化融合評估診斷全覆蓋。市政府對各區兩化融合評估診斷和對標引導工作持續跟蹤和定期通報。進一步暢通各區與自治區兩化融合聯盟的工作聯系渠道,充分利用好聯盟和兩化融合咨詢服務平臺的支撐服務作用。 |
4. 推廣上云上平臺。引導企業提高數字化轉型升級意識,從業務痛點切入,逐步從單點突破向系統集成推進。支持企業通過使用“小而精”的應用服務產品,普及業務可視化、管理透明化以及基于經驗的優化,逐步提升數字化和網絡化水平。著眼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設備運維等核心業務環節,推動設備、研發、供應鏈和運營管理上云上平臺。重點推動工業窯爐、工業鍋爐、煤焦化工設備等高耗能流程行業設備,柴油發動機、大中型電機、大型空壓機等通用動力設備,光伏等新能源設備,工程機械、數控機床等智能化設備上云上平臺,提高設備運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和維修成本。(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學技術局)
專欄3 推廣上云上平臺 |
加快推進5G基站建設和全光纖網絡部署,加大對5G、F5G(第五代固定網絡技術)全光網建設的支持力度。支持5G、F5G全光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和新型工業設備改造升級,加快工業互聯網終端設備數字化應用。推動烏海市本地工業云資源建設,支持企業上云,加快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高創新能力和業務實力。推動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平臺和物流服務平臺建設,實現生產、加工及經營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物流運輸過程的數字化、實時化。 |
5. 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二級解析節點。著力在能源、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等行業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二級解析節點,開展基于標識服務的關鍵產品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協同等應用創新。面向行業或區域提供標識編碼注冊和標識解析服務,完成相關的標識業務管理、標識應用對接等服務。推動標識解析與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融合創新。圍繞供應鏈管理、關鍵產品追溯、產品質量監測、全生命周期管理、數據統計、運營統計等應用,提升數據綜合服務能力,推動信息聯通和交互。(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
探索“政府支持、國資參與、行業龍頭主導、專業公司運營”的政企合作新模式。完善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平臺和物流服務平臺,推進行業信息采集的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應用,實現生產企業物流運輸數據的標準化,增強行業之間、企業之間、產品之間的身份認證,提升區域、行業、企業、產品品牌和公信力,并為交通運輸數據追根溯源提供支撐作用。 |
6. 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重點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支持重點信息科技企業與第三方合作,建設符合企業發展需求、解決實際問題的企業級平臺,針對行業應用的共性問題,建設具有烏海本地特色的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提升平臺應用服務水平,開發和推廣平臺化、組件化的工業互聯網行業系統解決方案,實現生產設備智能互聯化、生產計劃智能排產、生產過程智能管控。強化平臺工業數據集成管理及工藝、控制、運維等工業機理建模能力,研發構建數字孿生創新工具,打造 “平臺+產品”、“平臺+模式”、“平臺+行業”、“平臺+區域”創新解決方案。推動平臺數據互聯互通,統一工業數據、算法模型、微服務等調用接口。鼓勵開展聯合攻關、互補合作,制定平臺間接口規范,打造協同發展、多層次系統化平臺體系。(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學技術局、市能源局、市大數據中心)
專欄5 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 |
支持重點信息科技公司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精準聚焦工業園區和流程工業企業在安全、控制和效益層面的核心需求,打造全面覆蓋企業安全生產、智能優化控制、智能制造和運營的產品體系,深度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在化工行業打造一批智能化控制、安全生產信息化的標桿。 鼓勵工業互聯網服務商與龍頭企業(內蒙古永太化學、廣聚新材料等)建設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到2025年,全市建成投入運行行業級、企業級4個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30家規上工業企業用平臺。 |
(三)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
7. 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結合我市氯堿化工、煤焦化工等傳統產業特點,打造“烏海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智慧平臺,助力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探索新型節能高效焦化廠模式,將復制推廣成功經驗。以平臺為載體,匯聚云計算、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能力和生態資源,通過賦能和聯合創新,提供全業務解決方案服務體系。打造傳統優勢領域工業互聯網建設標桿。大力實施精細化工產業數字化改造,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和智能控制程度。(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能源局、市科學技術局)
專欄6 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 |
打造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推動傳統產業生產裝備數字化改造,加快智能裝備互聯互通,通過人工轉“機器人”、數字轉智能等路徑,形成生產全過程的數字化管控,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安全生產率。重點支持烏海中聯化工有限公司和烏海市包鋼萬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的“數字化車間”建設,實現車間生產計劃、調度、質量、設備、能效等全過程閉環管理。圍繞冶金行業、化工行業、建材(水泥)行業、裝備制造行業,支持企業應用智能設備、數控機床、自動化技術、自動識別技術、AGV(無人搬運車)等技術,促進車間計劃排產、加工裝配、檢驗檢測、能耗管理等各生產環節的智能協作與聯動,優化管理,促進數字化車間建設。在鐵合金、電石、民爆等行業的高危、高勞動強度以及作業環境惡劣的生產單元實施“機器換人”。鼓勵龍頭企業在數字化車間的基礎上,運用生產過程數據采集和分析、制造執行、企業資源計劃、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生產管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推動企業智能管理和決策,建設智能工廠。 在工業重點領域選擇幾家規模大、產值高有代表性的龍頭企業,帶頭開展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打造一批標桿示范企業,形成帶動效應。推進京海煤矸石光伏靈活性改造項目,初步實現安全生產、環保等流程優化控制。在重點民生領域,推動“智慧水務”“智慧供熱一體化綜合管理平臺”“前端監控數據歸集與揚塵圖像檢測智能識別”等項目建設,實現效率提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 |
8. 引導新上工業項目進行數字化建設。引導全市新上工業項目在可行性研究、項目備案、決策咨詢、初步設計、詳細設計、施工等階段進行包含信息化、數字化建設的內容,鼓勵采用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的技術,以建設行業標桿示范標準進行規劃設計。項目備案審批部門在備案審批過程中,要積極宣傳引導。對于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建設方案中沒有體現項目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內容的或者采用技術落后的,提出相關建議。新上工業項目不符合數字化轉型趨勢和要求的,從嚴生產要素供給。(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能源局)
專欄7 新上項目的數字化建設 |
內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年產2x60萬噸BDO及年產2x100萬噸PBAT/PBS/PBT/PTMEG綠色環保循環產業一期項目、烏海東晶新材光伏產業鏈項目、內蒙古華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PTMEG、PBAT新型材料產業鏈一體項目、廣聚新材料年產500萬噸煤焦化聯產烯烴項目等引導其按新上工業項目進行數字化建設。 |
9. 推動智慧園區建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慧應用為支撐,全面整合園區內外資源,重點打造“一平臺、兩中心、六系統”(數據感知平臺,智慧運營中心、數據存儲中心,經濟運行監測系統、能源消耗監測系統、安全應急管理系統、環境保護監測系統、交通物流監測系統、綜合服務系統)。建設智慧工業園區,2025年達到智慧園區全覆蓋,實現園區內企業生產、環保、安全、能耗、物流等關鍵數據敏捷采集、傳輸、存儲、分析和智能響應,水電氣消耗、污水處理排放、大氣污染物排放、危險物處置等實時自動監測,管道、閘門、壓力容器等安全敏感區域智能預警,園區內基礎設施網絡化、開發管理信息化、功能服務精細化、產業發展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烏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專欄8 推動智慧園區建設 |
依托AI(人工智能)、5G、視頻云、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ICT(信息通信技術)技術,以數字平臺為核心,結合國內外園區優秀建設管理經驗,聯合國內先進工業互聯網企業,打造安全、綠色、高效的智慧化工園區。2025年內蒙古烏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面建成智慧園區。 |
10. 建設智慧礦山。將5G、AI等技術應用于采礦場景,促進礦山的數字化轉型,打造智慧礦山,提升企業的安全生產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規劃部署煤礦5G信號網絡,推動智能礦山改造項目,重點支持在大型露天煤礦和井工煤礦打造不同條件、場景、模式下的“5G+無人駕駛”“5G+智能化”采掘示范項目,爭取打造“5G+智慧礦山”示范基地。實現對分布在重點露天煤礦的礦車無人駕駛,井工煤礦全部實現采掘面“智能化”采掘。(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能源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國移動烏海分公司、中國電信烏海分公司、中國聯通烏海分公司、中國鐵塔烏海分公司)
專欄9 建設智慧礦山 |
烏海能源公司以老石旦煤礦為試點單位推廣應用5G無線網絡,實現:5G智能調度平臺系統、5G全景工作面、AI智能分析系統、智能礦燈四個應用場景。在智慧礦山領域打造自治區行業標桿,形成典型案例。 |
(四)構建數字化安全體系
加強安全技術產品研發。加快促進信息安全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強化安全監測、預警、控制和應急處置能力,構建數字化安全保障技術體系。支持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建設安全公共服務平臺,為產業鏈工業鏈上的中小企業提供網絡安全技術服務。支持重點企業建設安全態勢感知和綜合防護系統。鼓勵企業、機構研究開發同態加密、多方安全計算等前沿數據信息安全保護技術。(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委網信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提高企業安全防護能力。提升工業控制系統、智能裝備等安全保障能力,實施工業互聯網企業網絡安全分級分類管理,落實企業安全防護主體責任,引導企業建立完善技術防護體系和安全管理制度。推動企業和電信運營商在網絡改造、IPv6部署和5G應用過程中,按照網絡安全標準要求,開展安全評估,部署安全設施,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標識解析節點建設運營企業加強安全防護能力建設,確保平臺和系統安全運行。強化重點工業領域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指引,建立和完善安全自查及加固的管理模式和流程,切實保障數據傳輸、存儲和數據利用安全。(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市公安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大數據中心,烏海通建辦、中國移動烏海分公司、中國電信烏海分公司、中國聯通烏海分公司)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區人民政府嚴格落實屬地責任,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牽頭責任和配合責任(排名第一為牽頭部門、其他為配合部門,根據職能分工排序),進一步細化工作任務,明確階段性目標,按照制定的路線圖、列出的時間表,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全面抓好本工作方案的推動落實。
(二)強化溝通協調。各區、各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注重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創新工作方法,確保各項任務按照時序保質保量完成。要加快建立政府、互聯網平臺企業、行業組織和公眾有效協同、多元共治的治理機制,合力推動方案實施。
(三)強化人才培養。采用多種方式加強人才引進和培訓,主動引進高效的產學研團隊,對符合條件的智能化改造人才予以一定支持;加快智能制造人才學科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推進烏海職業技術學院設置相關課程、專業,圍繞云計算、大數據、5G、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開展實訓和培訓,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實用型人才,帶動全市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發展。
(四)強化項目保障。建立信息化重點項目定期調度監測機制,協調解決項目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加快推進信息化項目建設。建立儲備信息化項目庫,實行動態管理,確保項目實施梯次跟進,鼓勵龍頭骨干企業加大數字化轉型項目建設。
(五)強化宣傳推介。充分發揮媒介作用,加強對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示范企業、典型案例、成功經驗的宣傳、推介力度,提高政府部門和企業對工業數字化轉型的認識。舉辦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專題培訓班。開展優秀轉型企業、案例觀摩活動,展現數字化轉型成效,激勵先進、鞭策后進。開展數字化改造進企業專項活動,提升企業管理者的發展意識。
附件4
烏海市工業企業節能節水技術改造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能源消費、強度、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要求,2021年以來,我市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等文件要求,認真落實國家、自治區各項決策部署,在能耗“雙控”、節能降碳,工業節水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為進一步完善能耗“雙控”、“碳達峰碳中和”、最嚴格水資源保護利用制度工作,對標單位產品能耗限額先進值、標桿水平或行業先進水平,深挖節能節水潛力,切實提升用能用水效率,推動我市深度節能節水控水行動,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型社會,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為導向,以建立科學管理制度為手段,以提升基礎能力為支撐,強化和完善能耗雙控制度,深化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推進能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倒逼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二)主要目標
1.節能降碳技術改造行動。通過實施節能降碳改造,鋼鐵、鐵合金、有色、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單位產品能耗達到國家先進水平,工業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廣泛應用,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綠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到2024年,38家重點行業企業完成節能技術改造,節約78.4萬噸標準煤。
2.節水技術改造行動。到2025年,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深度節水控水取得顯著成效。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3.29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比2020年下降18%;完成節水技術改造14家,節約用水256.7萬噸;創建國家(自治區)節水型企業11家。
二、工作任務
(一)節能降碳技術改造
1.突出標準引領作用
加快鋼鐵、石化化工、建材、機械等行業實施綠色化升級改造,單位產品能耗達到國家先進值或國際先進水平,鋼鐵企業1戶,節能量9.86萬噸;化工企業17戶,節能量31.22萬噸;建材企業7戶,節能量1.77萬噸;冶金企業4戶,節能量2.4萬噸,焦化企業8戶,節能量33.15萬噸,數據中心1戶,節能量0.002萬噸(詳見附表),合計節能量78.4萬噸標準煤。擬建、在建項目,對照能效標桿水平建設實施,推動能效水平應提盡提,力爭全面達到標桿水平。
2.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嚴格執行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產能置換政策,嚴控電石、燒堿等行業新增產能,新建項目應實施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強化環保、能耗等要素約束,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鐵合金企業7戶、產能22.4萬噸,綜合能源消費量26.8萬噸;電石企業13戶,限制類產能94.3萬噸,綜合能源消費量28.2萬噸;焦炭企業8戶,限制類產能729萬噸,綜合能源消費量70.33萬噸;合計節能量125.33萬噸(詳見附表)。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重點用能行業的節能技術裝備創新和應用,持續推進典型流程工業能量系統優化。推動工業窯爐、鍋爐、電機(泵)、風機、壓縮機等重點用能設備系統的節能改造,涉及企業35家,預計淘汰落后機電設備3205臺,其中:電動機2974臺,變壓器23臺,風機54臺,泵146臺,壓縮機8臺。加強高溫散料與液態熔渣余熱、含塵廢氣余熱、低品位余能等回收利用,對重點工藝流程、用能設備實施信息化數字化改造升級,鼓勵企業、園區建設能源綜合管理系統,實現能效優化調控,推進網絡和通信等新型基礎設施綠色升級,降低數據中心、移動基站功耗。
4.穩妥推進改造升級。推動重點行業能效低于本行業基準水平的存量項目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合理設置政策實施過渡期,按照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下發的《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發改產業〔2022〕200號)要求,各地區督促企業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推進步驟、改造期限、技術路線、工作節點、預期目標等,確保政策穩妥有序實施,市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將每月15日調度企業節能技術改造實施情況,重點分析原因,合理有效推進節能技術改造項目開工建設。
5.完善能源管理和服務機制。落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下發的《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發改產業〔2021〕1609號),要求新建、在建項目對照標桿水平設計建設。依據節能法律法規和強制性節能標準,定期對各類項目特別是“兩高”項目進行監督檢查。規范節能檢查執法、創新監察方式、強化結果應用,通過節能監察、節能診斷、能源審計等手段,分年度科學評價改造實施效果,不斷深化改造工作。
(二)節水技術改造
1.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堅持以水定產,強化水資源水環境承載力約束,將水資源要素納入項目準入條件,合理規劃工業發展布局和規模,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列入淘汰類目錄的建設項目,禁止新增取水許可,加大產業鏈整合延伸,優化用水結構,引進培育鼓勵類項目、延鏈補鏈項目、綠色高端項目和低耗水高產值項目,不斷提高用水效益。
2.落實高標準定額管理。對標《內蒙古自治區行業用水定額》產品領跑和先進定額,實施節水技術改造,工業項目定期開展水平衡測試。到2025年,已建成投產的鋼鐵、化工、建材等三個高耗水行業全部達到領跑定額標準,其余項目全部達到先進定額標準,推動14個項目利用三年時間進行節水技術改造,裝備企業1個,節水量17.7萬噸;鋼鐵企業1個,節水量5萬噸;其他化工7個,節水量222.52萬噸;建材企業5個,節水量11.48萬噸;合計節水量256.7萬噸。新建項目全部依據領跑定額標準批復取水許可。
3.推動節水型企業和園區建設。引導工業企業實施節水技術改造,推動工業企業應用高效冷卻、無水清洗、循環用水、廢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產工藝替代等節水工藝和技術,淘汰落后的技術裝備。建立產城融合用水新模式,鼓勵園區企業串聯用水、分質用水,實現一水多用和梯級利用,實行廢污水資源化利用,工業園區全部達到“近零排放”,規模以上煤化工和氯堿化工企業全部建成節水型企業。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各部門協同合作,建立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有力的工作體系。加強溝通協調,強化跨部門協作,落實方案總體要求、目標和任務,發揮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等橋梁紐帶作用,助力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發展。組織開展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中國水周等活動,加強各類媒體、公益組織輿論引導,宣傳綠色發展政策法規、典型案例、先進技術。各區、各部門按年度制定工作任務清單,加強指導,狠抓工作任務落實。
(二)強化考核問責。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完善監督考核工作機制。建立考核指標體系,將節能節水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各區、各有關部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范圍。加強監督檢查,對工作落實不力的,依法依規嚴肅問責。
(三)加大財稅金融支持。落實自治區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出的若干政策。對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包括打捆項目)爭取自治區補助資金或獎勵資金,年節能量2000噸標準煤以上的(含2000噸標準煤),每節約1噸標準煤給予300元補助,單個項目補助不超過500萬元;對節水技術改造項目,年節水量5萬立方米以上的,每節約1立方米工業用水給予10元補助,單個項目補助不超過500萬元;對認定為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的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認定為自治區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的給予50萬元一次性獎勵。
附件:1.烏海市節能技術改造企業清單
2.烏海市2021—2023年鐵合金行業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計劃表(鐵合金、電石、焦炭)
3.烏海市節水技術改造項目匯總表
附件1
烏海市節能技術改造企業清單
序號 | 單位名稱 | 行業 | 年綜合能源消費量(tce) | 產品 | 上一年度 產量(t) | 單位產品能耗(kgce/t) | 國家能耗限額標準準入值(kgce/t) | 國家能耗限額標準先進值(kgce/t) | 節能量 (萬tce) | 改造時間 | |
1 | 烏海市包鋼萬騰 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 鋼鐵 | 1272600.00 | 鐵水 | 2207000.00 | 395.28 | 370.00 | 361.00 | 7.57 | 2022年 | |
粗鋼 | 2309200.00 | —20.08 | —25.00 | —30.00 | 2.29 | ||||||
2 | 內蒙古君正化工 有限責任公司 | 其他化工 | 1104378.83 | 電石 | 580359.04 | 863.00 | 823.00 | 823.00 | 2.32 | 2022年 | |
石灰 | 699102.50 | 129.00 | 115.00 | 110.00 | 1.33 | ||||||
98.5%堿 | 222231.55 | 482.00 | 650.00 | 630.00 | 0.00 | ||||||
熟料 | 762956.00 | 76.80 | 115.00 | 110.00 | 0.00 | ||||||
PVC | 337311.82 | 120.00 | 193.00 | 193.00 | 0.00 | ||||||
48%堿 | 222344.32 | 341.00 | 450.00 | 430.00 | 0.00 | ||||||
32%堿 | 229791.94 | 295.00 | 315.00 | 315.00 | 0.00 | ||||||
3 | 內蒙古宜化化工 有限公司 | 其他化工 | 925027.05 | 電石 | 560470.00 | 984.85 | 823.00 | 823.00 | 9.07 | 2022年 | |
固堿 | 160524.00 | 709.85 | 650.00 | 630.00 | 1.28 | ||||||
PVC | 279603.00 | 162.74 | 193.00 | 193.00 | 0.00 | ||||||
燒堿 | 227900.00 | 369.39 | 315.00 | 315.00 | 1.24 | ||||||
4 | 烏海黑貓炭黑 有限責任公司 | 其他化工 | 338867.60 | 炭黑 | 163284.45 |
| 2250.00 | 1990.00 | 1.69 | 2022年 | |
輕油、改質瀝青、洗油、酚油、工業萘、炭黑油 | 226946.85 |
|
|
| 0.00 | ||||||
5 | 烏海市鼎力鈣業 有限責任公司 | 建材 | 26256.37 | 石灰石粉 | 233890.31 | 0.31 |
|
| 0.00 | 2022年 | |
石灰 | 107838.00 | 242.81 | 220.00 | 200.00 | 0.46 | ||||||
6 | 烏海市興盛達 化工有限公司 | 建材 | 22584.51 | 石灰 | 23742.67 | 255.48 | 220.00 | 200.00 | 0.13 | 2022年 | |
7 | 烏海市奧立再生 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建材 | 10000.00 | 建材 |
|
|
|
| 0.05 | 2022年 | |
8 | 內蒙古世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建材 | 18999.67 | 玻璃料塊 | 38517.00 | 184.00 |
|
| 0.12 | 2022年 | |
玻璃纖維棉 | 9012.00 | 1300.00 |
|
| |||||||
9 | 烏海市眾合碳素 有限責任公司 | 建材 | 8000.00 | 石墨及碳素 制品 | 12000.00 | 670.00 |
|
| 0.04 | 2022年 | |
10 | 神華烏海能源西來峰硝銨有限責任公司 | 其他化工 | 20000.00 | 合成氨 | 59000.00 |
| 1650.00 | 1500.00 | 0.10 | 2022年 | |
11 | 內蒙古烏海亞東 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 其他化工 | 71865.49 | 介酸 | 5307.00 | 1230.00 |
|
| 0.03 | 2022年 | |
精萘 | 36395.00 | 110.00 |
|
| 0.02 | ||||||
二萘酚 | 22302.00 | 530.00 |
|
| 0.06 | ||||||
吐氏酸 | 11954.00 | 570.00 |
|
| 0.03 | ||||||
H酸 | 16492.00 | 810.00 |
|
| 0.07 | ||||||
硫酸 | 123723.00 | 14.00 |
|
| 0.01 | ||||||
12 | 內蒙古恒業成 有機硅有限公司 | 其他化工 | 181261.00 | 有機硅環體 | 106181.00 | 1710.00 | 1310.00 | 1000.00 | 7.54 | 2022年 | |
13 | 內蒙古利康生物 高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化工 | 6961.29 | 氰尿酸 | 19958.60 |
|
|
| 0.03 | 2022年 | |
二氯 異氰尿酸鈉 | 5036.75 |
|
|
| 0.00 | ||||||
三氯異氰 尿酸 | 2500.05 |
|
|
| 0.00 | ||||||
14 | 內蒙古佳瑞米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 其他化工 | 5415.00 | 精細化工 產品 | 2531.97 | 5415.00 |
|
| 0.07 | 2022年 | |
15 | 內蒙古源宏 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 其他化工 | 11640.70 | 醫藥中間體產品(左氧氟環合酯、鄰二氟苯、JL—4、酰亞胺) | 5551.23 | 2093.13 |
|
| 0.06 | 2022年 | |
16 | 內蒙古東源科技 有限公司 | 其他化工 | 596949.12 | 1,4丁二醇 | 38958.04 | 1487.23 | 1080.00 | 950.00 | 2.98 | 2022年 | |
電石 | 261682.23 | 775.21 | 823.00 | 823.00 | 0.00 | ||||||
17 | 內蒙古興發科技 有限公司 | 其他化工 | 57445.10 | 草甘膦 | 36278.83 | 1420.00 |
|
| 0.26 | 2022年 | |
18 | 西部環保有限公司 | 其他化工 | 4244.00 | 調理劑 | 118194.00 | 8.12 |
|
| 0.00 | 2022年 | |
脫硫劑 | 482657.84 | 6.80 |
|
| 0.02 | ||||||
19 | 內蒙古明海鋯業 有限責任公司 | 其他化工 | 10256.73 | 氫氧化鉀 | 21147.72 | 403.53 |
|
| 0.01 | 2022年 | |
20 | 烏海成城交大建材有限公司 | 其他化工 | 7454.52 | 減水劑 | 100000 | 107.70 |
|
| 0.05 | 2022年 | |
21 | 烏海寶化萬辰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 其他化工 | 241610.16 | 改質瀝青 | 113778.76 | 2.12 |
|
| 0.02 | 2022年 | |
22 | 烏海市蒙金冶煉 有限公司 | 冶金 | 128800.92 | 電石 | 123881.52 | 905.00 | 823.00 | 823.00 | 1.02 | 2022年 | |
23 | 烏海市俱進冶煉 有限責任公司 | 冶金 | 27555.93 | 低碳硅錳 | 17236.00 | 1598.74 |
|
| 0.14 | 2022年 | |
24 | 烏海三美國際礦業有限公司 | 冶金 | 186576.51 | 高硅硅錳 | 152918.00 | 1220.00 |
|
| 0.93 | 2022年 | |
25 | 烏海包鋼礦業 有限責任公司 | 冶金 | 62264.33 | 石灰 | 400445.00 | 155.49 |
|
| 0.31 | 2022年 | |
26 | 烏海市錦宇礦業 有限公司 | 建材 | 23273.20 | 石灰石粉 | 113610.74 | 3.31 |
|
| 0.12 | 2022年 | |
石灰 | 116677.28 | 196.24 |
|
| |||||||
27 | 內蒙古萬晨能源 股份有限公司 | 建材 | 239774.95 | 熟料 | 2116860.00 | 114.00 | 115.00 | 110.00 | 0.85 | 2022年 | |
水泥 | 345607.00 | 88.00 | 93.00 | 88.00 | 0.00 | ||||||
28 | 內蒙古烏?;?/span> 有限公司 | 其他化工 | 297034.73 | 32%燒堿 | 185080.54 | 329.24 | 315.00 | 315.00 | 0.26 | 2022年 | |
電石 | 195768.47 | 854.00 | 823.00 | 823.00 | 0.61 | ||||||
50%燒堿 | 57443.89 | 377.27 | 450.00 | 430.00 | 0.11 | ||||||
PVC | 222444.00 | 157.79 | 193.00 | 193.00 | 0.00 | ||||||
29 | 烏海中聯化工 有限公司 | 其他化工 | 529601.27 | 電石 | 557874.75 | 804.50 | 823.00 | 823.00 | 0.00 | 2022年 | |
石灰 | 717651.00 | 137.09 | 115.00 | 110.00 | 1.94 | ||||||
30 | 內蒙古黃河工貿 集團千里山煤焦化 有限責任公司 | 焦炭 | 231387.65 | 焦炭 | 1564228.00 | 147.92 | 135.00 | 115.00 | 5.15 | 列入全市焦化產業整合重組升級優化提升計劃 | |
煤氣 | 18431.00 | ||||||||||
焦油 | 69830.00 | ||||||||||
粗苯 | 13824.00 | ||||||||||
31 | 烏海市廣納煤焦化有限公司 | 焦炭 | 152704.00 | 焦炭 | 1071325.40干焦 | 142.49 | 135.00 | 115.00 | 2.95 | 列入全市焦化產業整合重組升級優化提升計劃 | |
焦油 | 45995.89 | ||||||||||
粗苯 | 12334.30 | ||||||||||
32 | 內蒙古源通煤化 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焦炭 | 181389.57 | 焦炭 | 864346.00 | 154.53 | 135.00 | 115.00 | 3.42 | 列入全市焦化產業整合重組升級優化提升計劃 | |
焦油 | 40713.00 | ||||||||||
粗苯 | 9907.00 | ||||||||||
33 | 烏海市華信煤焦化有限公司 | 焦炭 | 161342.12 | 焦炭 | 1073182.27 | 137.29 | 135.00 | 115.00 | 2.39 | 列入全市焦化產業整合重組升級優化提升計劃 | |
焦油 | 39561.25 | ||||||||||
粗苯 | 9111.27 | ||||||||||
34 | 烏海市榕鑫能源 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 焦炭 | 180898.00 | 焦炭 | 1214864.00 | 148.90 | 135.00 | 115.00 | 2.40 | 列入全市焦化產業整合重組升級優化提升計劃 | |
35 | 國家能源集團 煤焦化有限責任公司 | 焦炭 | 1120000.00 | 焦炭 | 2532700.00 | 151.80 | 135.00 | 115.00 | 9.32 | 列入全市焦化產業整合重組升級優化提升計劃 | |
焦油 | 111900.00 | ||||||||||
甲醇 | 216300.00 | ||||||||||
36 | 烏海市宏陽焦化 有限責任公司 | 焦炭 | 144544.31 | 焦炭 | 980333.00 | 147.45 | 135.00 | 115.00 | 3.18 | 列入全市焦化產業整合重組升級優化提升計劃 | |
37 | 內蒙古美方煤焦化有限公司 | 焦炭 | 313900.00 | 焦炭 | 2174278.84 | 144.36 | 135.00 | 115.00 | 4.34 | 列入全市焦化產業整合重組升級優化提升計劃 | |
38 |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烏海市 分公司 | 數據中心 | 20.00 |
|
|
|
|
| 0.00 | 2022年 | |
合 計 |
| 78.40 |
|
附件2
烏海市2021—2023年鐵合金行業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計劃表
(鐵合金)
序號 | 企業名稱 | 產品 | 限制類產能 (萬噸) | 裝備明細 (臺、KVA) | 退出年限 | 退出產能規模 | 能耗 (萬噸) | |
產能 (萬噸) | 占比 (%) | |||||||
1 | 烏海市恒興冶煉 有限責任公司 | 鎳鐵 | 2 | 2×12500 | 2021 | 8.4 | 37.5 | 無 |
2 | 寶石達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 鉻鐵 | 1 | 1×12500 | 2021 | 無 | ||
3 | 烏海市益隆鐵合金 有限責任公司 | 硅鐵 | 1 | 1×12500 | 2021 | 無 | ||
4 | 內蒙古廣遠鐵合金 有限公司 | 硅鐵 | 2.2 | 2×7500 1×12500 | 2021 | 無 | ||
5 | 烏海市東亞硅業有限公司 | 硅鐵 | 2.2 | 2×7500 1×12500 | 2021 | 無 | ||
6 | 烏海市君正實業 有限責任公司 | 硅鐵 | 10 | 10×12500 | 2022 | 14 | 62.5 | 22.9 |
7 | 烏海市華鑫特種合金 有限公司 | 硅鐵 | 4 | 2×25000 | 2022 | 3.9 | ||
合 計 |
| 22.4 | 22 |
|
|
| 26.8 |
烏海市2021—2023年鐵合金行業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計劃表
(電石)
序號 | 企業名稱 | 限制類產能 (萬噸) | 裝備明細 (臺、KVA) | 退出年限 | 退出產能規模 | 能耗 (萬噸) | |
產能 (萬噸) | 占比 (%) | ||||||
1 | 烏海市海鑫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 16.5 | 3×27500 | 2021 | 62.3 | 66.07 | 無 |
2 | 烏海市虹飛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 2.7 | 1×13500 | 2021 | 無 | ||
3 | 內蒙古利爾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 7.2 | 2×18000 | 2021 | 無 | ||
4 | 烏海市興達民政福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 3.3 | 1×16500 | 2021 | 無 | ||
5 | 烏海市陽熔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 | 3.5 | 1×17500 | 2021 | 無 | ||
6 | 烏海市億洋冶煉有限責任公司 | 7 | 2×17500 | 2021 | 無 | ||
7 | 烏海市星源冶煉有限責任公司 | 6.6 | 2×16500 | 2021 | 62.3 | 66.07 | 無 |
8 | 烏海市明化冶煉有限責任公司 | 3.5 | 1×17500 | 2021 | 無 | ||
9 | 烏海市神力硅業有限公司 | 5.0 | 1×25000 | 2021 | 無 | ||
10 | 烏海市地天泰電石廠 | 7.0 | 2×17500 | 2021 | 無 | ||
11 | 內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 | 10.2 | 2×25500 | 2022 | 32 | 33.93 | 7.98 |
12 | 烏海市四菱冶煉有限責任公司 | 10.8 | 2×27000 | 2022 | 15.25 | ||
13 | 烏海市廣宇化工冶金有限公司 | 11.0 | 2×27500 | 2022 | 4.97 | ||
總 計 | 94.3 | 22 |
|
|
| 28.2 |
烏海市2021—2023年鐵合金行業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計劃表
(焦炭)
序號 | 企業名稱 | 產能 (萬噸) | 主體裝備 | 炭化室高度/臺數/孔數 | 退出年限 | 退出產能規模 | 能耗 (萬噸) | |
產能 (萬噸) | 占比 (%) | |||||||
1 | 烏海市天信精洗煤 有限公司 | 60 | 臥式 熱回收焦爐 | 8×16 | 2022 | 156 | 21.4 | 無 |
2 | 烏海市佳鑫煤焦化公司 | 96 | 搗固焦爐 | 4.3×2×72 | 2022 | 無 | ||
3 | 內蒙古黃河能源科技集團千里山煤焦化有限責任公司 | 96 | 搗固焦爐 | 4.3×2×72 | 2023 | 573 | 78.6 | 8.1 |
4 | 烏海德晟煤焦化有限公司 | 95 | 搗固焦爐 | 4.3×2×72 | 2023 | 8.27 | ||
5 | 國家能源集團煤焦化公司(原神華烏海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西來峰焦化廠) | 100 | 搗固焦爐 | 4.3×2×72 | 2023 | 11.61 | ||
6 | 烏海市華資煤焦化公司 | 96 | 搗固焦爐 | 4.3×2×72 | 2023 | 13.85 | ||
7 | 內蒙古泰和煤焦化 有限公司 | 96 | 搗固焦爐 | 4.3×2×72 | 2023 | 12.9 | ||
8 | 烏海市西部煤化工公司 | 90 | 搗固焦爐 | 4.3×2×72 | 2023 | 15.6 | ||
總 計 | 729 |
|
|
|
|
| 70.33 |
附件3
烏海市節水技術改造項目匯總表
序號 | 企業名稱 | 盟市 | 行業 | 項目名稱 | 項目內容 | 預計節水量(噸) | 預計投資(萬元) | 預計項目時間 |
14個 |
|
|
|
| 2566992 | 17244 |
| |
1 | 烏海市京運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烏海市 | 裝備 | 涼水塔密閉改造項目 | 將現有的敞開式水冷系統全部改造成密閉式 | 177049 | 2696 | 2022年4月— 2022年12月 |
2 | 烏海市包鋼萬騰 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 烏海市 | 鋼鐵 | 節水改造項目 | 通過對制水的濃水回收等對綠化、沖洗等用水精細化管理,減少用水浪費 | 50000 | 10 | 2022年1月— 2022年12月 |
3 | 內蒙古興發科技 有限公司 | 烏海市 | 其他化工 | 節水改造項目 | 對草甘膦生產廢水及廠區內中水進行綜合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污水處理站出水、熱電廠和燒堿項目中水通過中水回用裝置進行凈化后,回用于熱電廠取水及循環水補水,在廠區內部實現污水零排放 | 1510000 | 5500 | 2022年1月— 2022年12月 |
4 | 烏海寶化萬辰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 烏海市 | 其他化工 | 除鹽水與循環水回收再利用項目 | 新增智能化水處理及回用系統 | 150000 | 650 | 2022年1月— 2022年12月 |
5 | 內蒙古萬晨能源 股份有限公司千峰水泥分公司 | 烏海市 | 建材 | 智慧用水管理系統項目 | 在線管理系統內增加用水計量管理模塊 | 10000 | 10 | 2023年1月— 2023年12月 |
6 | 烏海中玻特種玻璃有限責任公司 | 烏海市 | 建材 | 噴灌、滴灌技改項目 | 改用噴灌、滴灌,節約綠化用水量 | 67500 | 28 | 2023年1月— 2023年12月 |
7 | 內蒙古恒業成 有機硅有限公司 | 烏海市 | 其他化工 | 精餾換熱器技改項目 | 對精餾換熱器改造 | 120000 | 1000 | 2023年1月— 2023年12月 |
8 | 烏海市西水水泥 有限責任公司 | 烏海市 | 建材 | 電化學循環水處理改造項目 | 循環水旁濾增加電化學循環水處理設備,配套耦合膜技術、超聲波除垢技術和臭氧殺菌技術 | 21000 | 20 | 2023年1月— 2023年12月 |
智慧用水管理系統項目 | 在線管理系統內增加用水計量管理模塊 | 14000 | 10 | 2023年1月— 2023年12月 | ||||
9 | 內蒙古宜化化工 有限公司 | 烏海市 | 其他化工 | 中水回用項目 | 建設一套廢水零排放設施 | 50000 | 3000 | 2024年1月— 2024年12月 |
10 | 烏海中聯化工 有限公司 | 烏海市 | 其他化工 | 循環冷卻水空冷節水改造項目 | 增加空冷節水裝置,針對干濕聯合運行條件開發專用KLV型空冷節水裝備,冬季氣溫低時,循環水通過空冷節水裝置被冷卻后循環使用,不耗水,春秋季時,循環水通過空冷節水裝置冷卻后再進入冷卻塔冷卻,部分耗水,在夏季溫度較高時,系統為濕式運行,實現秋、冬、春三季度節水,全年節水率可達40% | 95000 | 1500 | 2024年1月— 2024年12月 |
11 | 烏海黑貓炭黑 有限責任公司 | 烏海市 | 其他化工 | 炭黑尾氣發電水冷改空冷項目 | 即將原有2×15MW水冷機組改造為2×15MW空冷機組,節約水資源 | 300000 | 2160 | 2024年1月— 2024年12月 |
12 | 烏海賽馬水泥 有限責任公司 | 烏海市 | 建材 | 電化學循環水處理改造項目 | 循環水旁濾增加電化學循環水處理設備,配套應用耦合膜技術、超聲波除垢技術和臭氧殺菌技術 | 2000 | 20 | 2024年1月— 2024年12月 |
智慧用水管理系統項目 | 在線管理系統內增加用水計量管理模塊 | 70 | 10 | 2024年1月— 2024年12月 | ||||
13 | 內蒙古世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烏海市 | 建材 | 噴淋霧化噴頭改造項目 | 通過加裝霧化噴頭替代現有的簡易淋水裝置,配合有效的廢水回收系統,使得噴淋水能夠循環使用,節約用水 | 186 | 100 | 2024年1月— 2024年12月 |
14 | 內蒙古烏海亞東 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 烏海市 | 其他化工 | 冷凝水回收項目 | 所有使用蒸汽間接換熱的環節全部實現冷凝水回收,回收后處理進入鍋爐,減少新鮮水用量 | 187 | 530 | 2024年1月— 2024年12月 |
上一條:
下一條: